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是一座蕴含无尽智慧的思想金矿,也是高校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当前,全党范围内掀起的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与深化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活力。高校应紧抓这一历史机遇,将思政教育深植于时代脉搏,打造育人新高地,让师生在党史的滋养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厚植爱国情怀,锤炼实践本领。
一、学史明理,增强思政教育说服力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师,可以明是非。”党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化的生动实践。高校应引导师生深入学习党史,树立唯物史观,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特别是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通过教师率先垂范,将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的课堂讲授,提升师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让思政课堂成为传播真理、启迪智慧的殿堂。
二、学史增信,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
信仰是精神的灯塔,信念是行动的指南。高校应充分利用党史资源,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讲述党的苦难辉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新时代的辉煌篇章,引导师生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三、学史崇德,强化思政教育引领力
党的历史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动展现。高校应深入挖掘党史中的道德资源,弘扬革命精神,培育师生的高尚品德。通过组织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让师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四、学史力行,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史学习不仅要入脑入心,更要见诸行动。高校应引导师生将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局中,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同时,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一批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段婷,作为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的特约研究员,她的这一论述为高校如何利用党史学习教育赋能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